在南方养殖泥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稻田养殖
选择养殖稻田:选择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的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放养与管理:在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要追施有机肥料,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饵料种类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饵料,利于集中捕捞。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少施农药或不施,避免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
水缸养殖
选择容器:选择闲置的院子或田地里的水缸,用黄色淤泥和粪肥、麦秸混合放在底部,一般30公分厚度,水深30到50厘米,缸底下面留一个排水口。
网箱养殖
选择地点:选择小河边或湖边,水流缓慢的地方。网箱面积40到50平方米,四个角用竹杆稳固插入底泥,紧密贴着泥面。放两捆秸秆作为人工鱼礁。
池塘养殖
池塘条件:池深50厘米左右,水色黄绿色,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池底泥土夯实,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禾本科植物作遮荫用。
苗种放养: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鳅种,放养密度80~100尾/平方米,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饲料投喂: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1%,4月~6月为4%,7月~8月为1%。
日常管理:每天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破损及时修补,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
庭院养殖
选择场地:选择安静、远离污染源、水质良好的地方,如阳台或庭院中建设养殖池,也可以使用水族箱。养殖池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10-20平方米为宜。
投放泥鳅苗: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按每平方米养殖50-100尾投放。投放前对泥鳅苗进行消毒处理。
饲料投喂:投喂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蚯蚓、蝇蛆及浮萍等植物性饲料,适当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等。
水质调控:保持水质清新,每隔2-3天更换一次水。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澈、充氧。可以使用过滤系统、增氧设备等清理水质。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