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简称NPSH)是一个 衡量泵吸上能力的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在水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换句话说,汽蚀余量是水泵在吸入液体时,能够防止因液体汽化而导致的气蚀现象的能量储备。
具体来说,当泵置于一个深水池中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面与大气相通。此时,泵能够排水的最大高度是水面下降到与泵轴线垂直距离10米的地方。如果泵继续运转,水面将无法再下降,泵排出的将是气体,这种现象称为汽蚀。汽蚀余量就是泵在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超过汽化压力(即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的压力)的富余能量,通常以米(水柱)为单位进行测量,记作NPSH。
汽蚀余量分为以下几类:
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是指装置在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越大越不易汽蚀。
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是指泵在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
NPSHc(临界汽蚀余量):是指对应泵性能下降一定值的汽蚀余量。
[NPSH](许用汽蚀余量):是确定泵使用条件用的汽蚀余量,通常取[NPSH]=(1.1~1.5)NPSHc。
汽蚀余量的计算对于确保泵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如果泵的汽蚀余量不足,可能导致泵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汽蚀,从而影响泵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泵时,需要充分考虑汽蚀余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泵的安装高度、优化叶轮设计等)以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