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宜居环境进行养殖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地理位置与地形
选择安全地带,避免自然灾害如垮山、泥石流和洪水对养殖场的威胁。
在平原和林地等天然无污染且面积较大的地区,让禽畜类自由活动、自然生长。
平原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的地方,避免低洼潮湿和排水不畅。
丘陵和山地应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山坡缓的地方,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
水源与水质
选择引水方便、水源无污染的地方,如天然山沟的山泉水、天然溶洞水、地下水等,并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pH值在6.5~7.5之间,水温在0~25°C范围内,特别是10~22°C的水温时间应在5个月以上。
使用配合饲料,但不添加促生长剂,以保证禽畜类的品质和口感。
环境要求
养殖场应建在环境安静、远离市区的地方,减少噪声干扰,保持养殖车间内黑暗。
场地周围植被茂盛,或人为种植一些树木、水草等,利用自然山沟周围的地势,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污染。
养殖场应远离畜禽屠宰加工厂和其他污染源,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
交通便利性
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饲料、物资和产品的运输。
养殖场的进出道路要畅通,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保证运输的顺利进行。
防疫措施
生态养殖的禽类多采用放养模式,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因此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养殖场应设有消毒池、病禽隔离处和粪便处理场,确保疫病防控到位。
其他设施
养殖场应保证水电供应可靠方便,特别是水源的供应要稳定。
根据养殖种类和规模,合理规划养殖池、饲养舍等设施,便于管理和操作。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宜居环境进行养殖,不仅有利于禽畜类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符合生态养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