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幼虫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容器选择
使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直径在50~80厘米,放入4千克种卵,拌入种卵体积一半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湿度保持在40%左右,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碎。
温度控制
孵化期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以28℃为佳。在孵化期外,温度可以保持在25~35℃之间,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8-33℃。
湿度控制
幼虫期土壤湿度应掌握在15%左右,中龄虫20%,产卵虫30%。当表层土现干时,可用喷雾器喷水进行改善,注意量少勤喷,避免过湿。
饲料管理
幼虫出壳2天后开始喂食,可喂麦麸、瓜果、南瓜花、小青菜、南瓜丝等,并添加黄豆粉、鸡蛋、牛奶等营养食物。中虫期饲料要求不高,能吃饱即可。产卵虫需要青饲料与精饲料各占一半,可加黄豆粉或动物肉类下脚料。
翻动卵块
每天用手轻轻翻动种卵1-2次,避免碰伤土元卵块,确保卵块均匀受热。
筛分幼虫
经过35~43天的孵化,使用4毫米孔径的筛子将幼虫筛出,重新拌入饲养土,放在饲养土厚10厘米的池内养殖。每隔2-5天筛一次幼虫,以保持饲养土的透气性和湿度。
养殖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应根据虫龄进行调整,1-4龄幼虫每平方米约40万只,3龄虫20万只,5龄虫7万只,7龄虫3万只,成虫8千只。
养殖设施
可以采用立体多层饲养台的方式,在房舍中靠墙处砌砖,每层高度30-38厘米,层板采用水泥板,墙壁可建5-7层饲养台,以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土元幼虫的养殖,并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