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实际上是指 马鞭草科植物,具体来说是泡桐花,别名臭梧桐、追骨风、八角梧桐、香楸等。这种植物聚伞花序生于枝条顶端或叶腋间,花冠为白色,苞片呈叶状椭圆形,单叶对生,呈卵形至椭圆形。后庭花喜光,稍耐阴,在湿润肥沃的壤土中长势旺盛。因为这种花多生长在江南,并且主要在庭院中栽培,所以被称为“后庭花”。又因为“后庭花”花色为白,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因此也被称为“玉树后庭花”。
此外,“后庭花”在古代文学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不仅是花名,还指南北朝时的一首词,全名为《玉树后庭花》,由陈后主陈叔宝创作。这首词因其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的描写,以及陈后主与宠妾张贵妃、孔贵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的情景,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泊秦淮》中也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用此典故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