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养殖牛蛙过冬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保水蛙池
保持水深1~1.2米,池底留6~9厘米厚淤泥,以便牛蛙潜水蛰伏越冬。
在池面投放一些水草,如水葫芦、水花生等,面积占池面三分之二,或在池内放30厘米厚稻草,防止霜冻危害。
铺草帘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高约60~80厘米的土墙,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30~40厘米处用竹木搭架,铺上草帘(重复叠盖),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
堆草堆
在蛙池向阳背风处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后再堆草,最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会自行钻入草堆中冬眠。
盖薄膜
在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木搭成拱形或人字形棚架,用塑料薄膜铺盖密封,保持池温不低于10℃,确保牛蛙过冬。气温回升后适当揭膜通气,防止牛蛙因闷热缺氧死亡。
室内越冬
在朝阳室内用砖砌一个高40~50厘米的池子,池内铺松土20~30厘米,再在池内放一盆水,盆沿与泥土等高,池口用竹帘或芦帘盖住,以防牛蛙逃逸。室内温度降至0℃前在池口加盖薄膜密封,还可以在池内悬挂几盏40瓦的灯泡升温,保证牛蛙安全越冬。
越冬场所的避风保暖
牛蛙洞穴越冬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开掘洞穴,洞穴的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洞穴的直径达1.5厘米、深1米以上。洞穴既要湿润又要避免池水淹没洞穴,还要设置挡风屏障。
整个冬眠期还应严防鼠害入侵。
防止水温骤变
冬末春初天气多变,时暖时冷,当气温回升时,蛙便出来活动觅食。当突遇寒潮气温骤降时,蛙即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如有些小蛙自己不会回到越冬栖息处避寒,可把这些蛙捉回原处,以免冻伤。
蝌蚪的护理
如气温降到0℃以下,则应把蝌蚪池池水加深到1.1米,这样即使水面结冰,水池深层的水温也可保持在4℃左右。在4℃的水温环境,蝌蚪即可安全越冬,并只靠摄食池水中的有机质而缓慢生长。
投喂高能量饲料
冬季中午如遇阳光,天气回暖,蛙便可爬出越冬场所觅食。可在原来蛙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油脂,使蛙饲料所含的能量增高。喂给此种高能量饲料可增强蛙的御寒能力。
水源问题
流动水是保证养殖牛蛙活力的前提,因为流动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牛蛙生长。在天气温度较低的时候,要提前拉高水位作为缓冲,以防止水温过低对牛蛙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露天养殖的牛蛙安全越冬。建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殖设施,选择适合的越冬方法,并注意观察牛蛙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