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古代有多种称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夷洲:
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中称台湾为“夷洲”。
琉球:
在元朝的文献中,台湾被称为“琉球”。
东番:
明朝初叶,台湾被称为“东番”。
流求:
隋唐至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
鸡笼:
因台湾北部高山形似鸡笼而得名,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此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
北港、 笨港、 台湾窝等: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这些名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台湾的认知和称呼。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并在清朝正式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