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建立
围墙和养殖池 :养殖场地四周建立围墙,一般在一米到一米五即可,里面可设养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面积大小以规模而定,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食物:
主要是活饵饲料,如蝇蛆、蚯蚓、黄粉虫和各种昆虫。人工饲养可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解决其饲种问题。如果食物不够,也可以自己购买一些蚯蚓、黄粉虫等幼苗自己培训饲料。
繁殖:
蟾蜍为卵生,繁殖能力较强。每年当水温为十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百分之九十时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五千枚左右,卵一般成双行地排列在管状的胶质卵带内,卵带缠绕于水草上。可将卵带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十摄氏度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遇寒流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膜盖保温。
蝌蚪期:
蝌蚪是吃浮游生物,饲养蝌蚪最好用池塘水,自来水和纯净水不行。蝌蚪会自相残杀,很多在一起的时候,自身会分泌一些毒素,杀死一部分个体,以至让其余的个体在有限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下去。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煮过的菠菜和窝苣是适宜的饲料,但不要煮得过熟,并且要去掉纤维。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每次给食后残留的饲料,必须用吸管清除出去,并且每隔一两天换一次水。最简便的饵料是面包、饼干的碎屑或碎饭粒,也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作为动物性饲料。
饲养管理
环境:
养殖池的水要定期更换,特别是夏天水质容易变坏,要根据水质的情况,及时灌注新水,保持水质的干净。养殖池上空要装有电灯,晚上打开电灯引诱昆虫飞来,偏于蟾蜍自己捕食昆虫。
饲料:刚孵化出的小蝌蚪2天内靠卵膜内残留营养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摄食,人工饲养可投放米糠、麦麸、厨房下脚料、蚯蚓、蝇蛆等,每天投铒1--2次。水温保持在16--28摄氏度,水质要清新,水深以0.2--0.4米为宜。
疾病防治:注意养殖地的卫生,避免病害的发生。定期检查蟾蜍的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收获:
蟾蜍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年的3月-4月是蟾蜍的产卵期,要抓紧这个产卵期,繁殖培育一批苗种。蟾蜍的耳朵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癞蛤蟆养殖场,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最终获得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