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养殖小鲫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田块选择
选择环境宁静、交通便利、开阔向阳、光照充沛的稻田。
土壤保水力强,水源条件好,田块平整,进排水便利。
田内水体溶氧量24小时内应不低于4毫克/升,pH值为6-8.5。
放养预备
稻田消毒:将生石灰按每亩60-75公斤的用量匀称撒在稻田,隔一星期左右向田间灌水浸泡三天,然后换水。
施肥:在投入鱼种前一星期,每亩施用腐熟的粪肥150公斤,以哺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自然饵料。
鱼苗放养
放养时间建议选择在五月中旬左右,此时水稻生长稳定,不易被鲫鱼啃食根部。
鱼苗挑选6厘米左右的苗,先投放50到100尾,适量进行饲料投放,观察生长状况,无不良反应后再加大鱼苗数量。
饲料投喂
稻田养殖鲫鱼主要吃稻田微生物,但为高效益需投放饲料。
饲料以大豆、玉米粉、小麦面筋、豆渣和其他自然粮食作物混合的小颗粒饲料为主。
定时投喂饲料,每天1-2次,饲料干净无霉变,摄食量约为鱼在两小时内吃完的标准。
平时管理
勤巡田,发现田埂漏塌及时修理、夯实。
注意修理进出水口的拦鱼栅,防止洪水漫埂或冲垮设备。
水少时疏通鱼沟,及时捡入搁浅在田面的鱼。
水质管理
如水质过老,及时更换新水;水质过清瘦,每亩可施发酵有机肥50-100千克。
不定期施生石灰,每亩水面每次用量为10-15千克,泼洒环沟,调整水质。
定期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制剂改善水质。
其他注意事项
每亩稻田可养殖1000条左右的鲫鱼,具体数量根据品种和饲养条件决定。
需要提供充足的水源、饲料和光照,定期检测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
在鱼沟两边装围栏,防止鱼逃跑。
投放鱼苗前进行水质检测和水温调节,确保鱼类适应新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在稻田中养殖小鲫鱼,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