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防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改良环境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北方春季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晚间关好门窗和通风口,挂好门帘,堵塞漏洞。
猪舍消毒
每周至少消毒2次,使用喷雾消毒、石灰乳、火碱溶液等对猪舍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涂刷。
消毒前要彻底清除舍内外有机物,注意温湿度,交替使用不同消毒制剂防止耐药性。
疫病防控
注意空气消毒,喷洒过氧乙酸等药剂。
根据当地疫情特点,做好关键病的免疫接种,避免漏注和疫苗失效。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入场车辆和人员应进行彻底消毒。
科学管理
按猪只生长时期合理配制日粮,根据体重和进食变化适当调整。
预防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预警预报,提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如投饵机、养殖水管等,防止冻裂和损坏。
储备适量应急物资,如饲料、增氧剂、消毒剂等。
日常管理
水位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适当开启增氧机,及时排出有毒有害物质。
科学投喂饲料,选择优质饲料,在天气晴好时少量投喂,增强畜禽耐寒和抗病能力。
及时除雪破冰,保持养殖设施干燥和正常运行。
严格消毒
圈舍常规消毒要定期进行,设置消毒池或铺垫消毒地毯。
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免疫预防
按照严格要求和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做好登记建档,佩戴免疫耳标,确保免疫密度100%。
应急准备
建立养殖场值班制度,坚持早晚巡查养殖设施,发现灾情及时上报。
配备挡水板、沙袋等防汛物资,提前储备饲料、兽药、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
安全生产
确保电线布置合理,防止动物咬坏引发火灾。
饲料存储要干燥通风,防止霉变。
防疫措施要到位,避免疫病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养殖的防护能力,保障畜禽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