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产养殖中氨氮浓度过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其浓度:
改善水质
定期更换部分养殖水体,减少氨氮的积累。
通过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促进好氧微生物对氨氮的氧化分解。
种植水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和转化水中的氨氮,例如水葫芦、浮萍等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氨氮并将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控制饲料投喂量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减少残饵在水体中分解产生的氨氮。
泼洒微生物菌剂
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加红糖活化后进行泼洒,用来分解塘底残饵等大分子物质。
建立硝化系统
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硝化菌会直接分解氨,将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长期稳定地保持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停止投饵
若发现时间较早,水产动物可能未出现中毒症状,但无论是否在摄食都要立即停止投饵,减少氮的产生。
开动增氧机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和降解过程,同时搅动水体使分子状态的氨挥发至空气中。
使用硫代硫酸钠
每亩池塘泼洒2-3公斤硫代硫酸钠,若氨氮含量依然未降至理想状态,可适当增加用量。
使用生物制剂
使用光合细菌如酵母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分子氨,但需注意不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因为它可能加快有机质分解速度,反而提高氨氮浓度。
添加活性炭
在水体中添加适量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氨氮,降低其浓度。
加强曝气和增氧
增加曝气设备,如曝气管或增氧泵,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促进氨氮的氧化和降解过程。
合理饲养管理
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和过量废料的积累,从而减少氨氮的产生。
定期换水
保持养殖水体的通流,增加氨氮与水体中的氧气接触的机会,促进氨氮的氧化,定期进行部分水体的换水,有效降低氨氮的浓度。
泼洒减少氨氮的添加剂
例如丝兰提取物,它能有效干扰和控制尿素转化为氨的过程,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氨氮排泄。
培菌和调节藻相
培养芽孢杆菌、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调节水体藻相,建立优质的菌相和藻相,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浓度,保持养殖水体健康稳定,提高养殖效率和水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