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养殖场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治理策略:
物理处理
沉淀法:通过静置让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自然沉降,去除部分悬浮物。
过滤法:使用滤网或滤料截留细小颗粒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化学处理
添加化学药剂:例如使用氯化剂消毒杀灭病原体,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便于去除。
生物处理
人工湿地:建立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生物滤池:设置生物滤池,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藻类、微生物等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与降解作用,降低养分盐、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含量。
环境管理
优化养殖模式:采用精准投喂技术减少饲料浪费,定期清理鱼塘底部淤泥减少有害物质积累。
加强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例如高效微生物制剂。
生态浮床:在养殖水域构建植物生存空间,利用植物吸附、吸收污染物。
监管与执法
全面排查:对沿海重点水产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尾水排放情况并建立清单。
严格执法:对尾水超标排放、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提高水产养殖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科学规划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根据海洋资源分布情况和养殖需求,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鼓励发展深海养殖和离岸养殖等新型养殖方式。
生态修复
清退与置换:如文昌推动冯家湾一类生态红线区内养殖池塘、养殖场退出,并通过种植红树林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
设备提升
引进环保设备:鼓励农业养殖场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先进设备,例如环保型养殖装备、全自动喂养器等。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开展节水、节能、减排等环保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理海边养殖场,减少废水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