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场在甲鱼产卵期间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产卵地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阳光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清澈、富含水草的地点作为产卵场。
在产卵期前,对养殖水域进行清整,移除过多的水草,保持水域的流通性。
设置人工产卵场所,如沙滩、卵石等,方便甲鱼挖洞产卵。
合理投喂与水质管理
尽管甲鱼在产卵期间食欲会减弱,但仍需保证其营养需求,可投喂高质量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虾、蚯蚓等。
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避免细菌滋生。
保护与管理
避免捕捞、惊扰甲鱼,确保其在安静、安全的环境中产卵。
定期巡查养殖水域,观察甲鱼的生活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产卵与孵化
雌性甲鱼在交配后约2周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气温为25~30℃,每年5~8月为产卵期,6~7月为产卵高峰期,通常在夜间进行。
产卵方式为挖洞产卵,产后用砂土填埋。产卵场应设置在养殖池周围的池塘边,便于甲鱼找到适宜的产卵地点。
孵化管理
孵化箱内铺上细沙,沙的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
每隔5~6天将上层的箱换在下层,下层的搬至上层,同时剔除坏死的臭蛋。
每天上午开窗换气半小时,但温度降幅不超过1℃。
在孵化出壳时,在水中泼10ppm的KMnO4,有利于小甲鱼脐带的收口和防病。
收卵与后续管理
-每天早上巡视产卵场所,寻找卵窝,用手拨开洞口泥土,收集鳖卵,轻放于底部垫有松软衬垫物的容器内,避免损伤。
收集鳖卵后要仔细区别是否受精,未受精的卵要及时清除。
保持产卵沙体湿润至7%~8%的含水量,避免因水分蒸发导致雌鳖作穴困难。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甲鱼产卵的成功率和孵化率,从而提升甲鱼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