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输淡水鱼时,为了保证其成活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充氧
运输过程中,水中氧气是否充足是保证鱼成活率的第一要素。一般活鱼运输车都会配备氧气泵。不同淡水鱼的耗氧量不同,例如鲢鱼耗氧量最高,其次是鳙鱼、草鱼、青鱼、鲤鱼和鲫鱼等。当水中的溶氧量低于1.5毫克/升时,会对鱼的成活率造成危险,一般建议保持水中的溶氧量在1.5毫克/升~2毫克/升之间。
水温控制
在活鱼运输过程中,水温的控制对提高成活率很有帮助。春秋季节一般保持水温在5~6℃,夏季保持水温在10~12℃,冬季保持水温在1~2℃。
保持水质清新
活鱼运输的水质需要保持清新,一般以中性或弱碱性为佳,并可加入一定量的天然沸石来吸附水中的氨氮等有害气体。
运输前的准备
在活鱼运输前7~10天要停止施肥,运输前1~2天停止投饵,并经拉网密集锻炼或蓄养后方可运输。装运密度与运输水体比例为1:2。
加氧方法
传统加水运输加氧法:定期换水,保持水温和盐度与原水体相似,通过振荡水体增加溶氧量。
机械加氧法:使用增氧机或充气机,适用于大型运输容器或长时间运输。压缩氧气瓶和沙滤棒也是有效的方法。
新型加氧技术:循环水淋浴法和密封式充氧运输,分别适用于高档水产品长距离运输和小型水产品短途运输。
减少耗氧因子和保持水质清新
长途运输中,适当投饵但不宜过多,途中停站时可采用“吊池”代替喂食。及时清除沉积于容器底的死鱼、粪便及残余食物,并可加入药物如青霉素或食盐。
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鱼在容器中向一定方向有秩序的游泳时,说明体质健康,活动正常。如果鱼散乱游窜或漂向水面,均为缺氧。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保持低温
长途运输鱼儿要控制好温度,低温可以降低鱼儿的活动,减少能量和氧气的消耗。留空气层以避免缺氧。
使用物联网技术
对运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结合BP和RBF人工神经网络,能精准评估水质,及时调整以满足渔业用水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淡水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确保运输过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