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免疫评估怎么做

好奇百知 · 2025-01-01 16:47:57

养殖场的免疫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免疫监测流程

后备母猪例检程序:筛选后备猪群,评估带入新发和重大传染病入群的风险,制定免疫方案,避开入群后的感染风险。

经产母猪分群例检:按妊娠阶段分群,每个阶段的样本数不宜少于15头,每年进行一次布病、乙脑的抗体检测,并根据季节性和新发传染病调整检测病原种类。

经产母猪按胎次分群例检:通过不同的分群方式统计,每个阶段的样本数不宜少于15头,例检频次为3~4次/年,评估支原体抗体的消长规律。

仔猪例检程序:对于伪狂犬阳性场,90日龄之前不检测伪狂犬gE抗体;每年评估一次支原体抗体的消长规律,按仔猪日龄周间隔采样,进行精准免疫效果评估。

常规病原监测样本类型

包括脐带血检测、断奶死淘猪病料、保育猪发病前后病料、急性死亡的育肥猪病料等。

母猪、保育和育肥阶段的鼻腔拭子、大栏母猪及保育育肥猪群的唾液、妊娠后期、断奶仔猪、保育及育肥阶段的肛门拭子等。

临床综合检测方案

包括繁殖障碍采样方案、腹泻问题采样方案、呼吸道问题采样方案、弱仔的检测与监测。

当窝产弱仔数平均值0.5头时,病原垂直传播因素导致弱仔的可能性高,通过检测可发现并预防母仔间垂直传播的影响。

血清学检测

疫苗免疫效果评估: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评估猪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判断疫苗质量、免疫方式和程序是否有效。

监测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确定最佳首免时间,避免母源抗体过高或过低时的免疫风险。

疾病控制和清除计划:通过系统检测,实施疾病控制或清除计划,例如在猪伪狂犬病根除计划中的应用。

采样和检测

采样对象:包括种公猪、后备母猪、怀孕猪、哺乳猪、断奶母猪和小猪,以及生长流程的各个阶段。

采样数量:样品采集数量要足够多,以代表整个猪场的抗体水平。

实验室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试剂盒,考虑实验技能、人员素质等因素。

数据分析与评估

通过Excel或SPSS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绘制抗体消长曲线,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主要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抗体水平评估结果,修订和调整防疫措施和免疫程序。

综合改进建议

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管理,控制动物密度,改善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动物接触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管理制度,确保接种时间和剂量的合理性,完善接种记录,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

通过以上步骤,养殖场可以全面评估免疫效果,及时发现和预防疫病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