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度数相对较低,一般在 十几度到二十度之间,最高不超过三十度。具体来说,古代的酒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米酒:
米酒是古代最有名的酒之一,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米酒的度数通常在3%到10%之间。
黄酒:
黄酒的度数相对较高,一般在10%到20%之间。在元代之前,中国的酿酒技术主要依赖发酵法,所酿的酒常常浑浊不清,度数低,被称为“浊酒”。
果酒:
果酒的度数因水果种类和发酵程度而异,一般也在10%以下。例如,唐代的葡萄酒就是一种果酒,其度数相对较低。
蒸馏酒:
蒸馏酒是在元代之后才出现的,其酒精度数较其他古代酒高,可以接近或达到今天的白酒度数。但在元代之前,蒸馏酒并未普及,因此其度数也不高。
综上所述,古代的酒度数普遍不高,多数在十几度到二十度之间,只有少数如蒸馏酒等可以达到三十度左右。由于古代酿酒技术的限制,古代酒对人体的刺激性较小,因此古人喝酒时往往能够“千杯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