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新到的狮头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雏鹅选择
选择出壳后卵黄和脐带吸收良好的健壮雏鹅,毛干后能站稳,活泼,眼大有神,反应敏感,叫声有力,毛色光亮。
对腹部较大、血脐、瞎眼等弱雏应及时淘汰。
育雏准备
准备一个干净、卫生的鹅舍,放上盛水用具和食物用具,提前清洗消毒干净。
确定好养殖的密度和数量,避免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
潮口与开食
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开食前饮水称为“潮口”,水中应加入0.1%高锰酸钾以预防肠道疾病。
潮口后即可喂料,初期使用小米蒸八分熟,搭配青菜叶或嫩草叶,逐渐过渡到全价饲料。
温度控制
雏鹅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日龄28-30℃,6-10日龄25-28℃,11-20日龄20-25℃,21-30日龄19-21℃,22日龄以后为18℃。
实际养鹅生产中可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定温度的高低,并作相应调整。
密度调整
1-5日龄每平方米25只,6-10日龄每平方米20只,11-15日龄每平方米15只,16-20日龄每平方米12只,21日龄每平方米8-10只,22日龄以上每平方米8只。
饲养方法
雏鹅能耐受粗糙的饲养,可以用普通饲料喂养。
随着雏鹅的生长,逐渐增加饲料种类和复杂度,确保营养均衡。
疾病防治
定期给狮头鹅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常见的禽病。
注意圈舍的卫生,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若发现病鹅,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饮水管理
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确保饮水清洁卫生。
在炎热的天气中,可以给狮头鹅提供适量的水浴,帮助它们降温和清洁羽毛。
放牧管理
天气晴朗时,应将雏鹅放在室外池中进行活动,以增加运动量并接受阳光。
随着小鹅的生长,白天的户外活动将逐渐增加,夜间进行室内饲养。
育肥管理
狮头鹅的主翼羽毛在9周龄后已长出10厘米~15厘米,应转入育肥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尽量限制鹅的活动范围,从而减少热量消耗,在投喂时可拌料维诺鹅用高维补充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增肥增重。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新到的狮头鹅,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并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