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水库的养殖业 综合效益显著,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殖体系。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历史养殖情况
洪门水库自1979年以来大力发展综合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鱼的产量从1979年的12万公斤提高到1987年的48万公斤,增长了四倍。
除了鱼类养殖,还饲养了大量的猪、羊、鸭等畜禽,产值和效益十分可观。
当前养殖模式
目前,洪门水库的养殖模式已经从过去的投饵投肥方式转变为“人放天养”,即不投饵投肥,让鱼类自然繁殖生长。这种模式提高了鱼类的质量和口感,同时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方式,全县养殖水面亩均纯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上升到1万元以上。
资源与管理
洪门水库是江西省大型水库之一,集雨面积2376平方公里,水质肥沃,养鱼条件优越。但由于地跨南城、黎川两县,渔政管理较为混乱,资源破坏严重,鱼产量逐年下降。
近年来,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等水体的生态优势,在水产品养殖中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产品远销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新型养殖方式
有养殖户通过承包多个水库进行有机鱼养殖,并探索出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市场与需求
随着人们对高品位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洪门水库的养殖业在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养殖的转变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未来,通过继续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洪门水库的养殖业有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