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蛏子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养殖蛏子的池塘应选择江河入海口处,这样进出水方便,底质为细泥或泥沙,养殖的水质也要符合无公害标准。
外涂养殖一般选在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进行养殖,中潮区下层至低潮区潮流比较顺畅没有太大的风浪,比较适合养殖。
清塘
将池塘的底泥搅成泥浆,方便后期洗苗。
在池塘内栽培一定数量的藻类,放苗前3天~5天,选用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液等药物进行清塘处理,彻底杀害池塘里隐藏的病虫害,待药性消失后进行播苗。
选种
选择健康、合适的蛏苗进行养殖,最好不要选择淡水浸过的蛏苗和隔夜的蛏苗,这样的蛏苗养殖死亡率会比较高。
处理与消毒
养殖前需要对蛏子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消灭池塘中的小鱼和小虾,防止它们把蛏子的幼苗吃掉。
播种
在适宜的时间播种,一般在清明节前结束,播苗应在大潮汛期间进行,每亩可播壳长米的蛏苗斤,不要过密。
日常管理
保证蛏苗种快速生长,需要满足其生物饵料的需求,需要进行藻类培养,保持饵料能够当天摄食完即可。
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水体中饵料生物藻色的变化,以保证其品质。如果遇到高温天气,需要早晚换水,防止高温水烫伤苗种。
敌害防治
养殖蛏子需要防治的敌害有沙蚕、鱼类。放苗前用中草药“复方鱼虫净”清塘,一般用温水浸泡半天后全池泼洒,能够防治沙蚕。放苗前2天用三唑磷乳液稀释喷洒于苗种培育池底泥面上,能够预防鱼类敌害。
收获
经过55天~70天的培育,蛏子长得很肥壮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的进行收获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1月份的蛏子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及时防治敌害,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