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和河蚌的混养是一种立体高效混养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多样性。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准备
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50亩左右。
池塘需要安装双层护坡、防逃设施和微孔增氧设施,确保水体溶氧充足,有利于青虾和河蚌的生长。
清除池塘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并进行曝晒和消毒处理。
水质管理
进水前每亩均匀撒施75公斤生石灰以杀灭野杂鱼及致病菌,防止池塘中混入野杂鱼争食青虾与河蟹饵料。
池塘水质要保持肥度适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可以通过投放生物有机肥和螺蛳等方式培植有益藻类和天然饵料。
苗种投放
河蚌养殖周期较长,一般在3年以上,每亩挂养800只插片珍珠蚌。
青虾养殖分为两茬,第1茬为1月至7月,第2茬为7月至12月,每亩投放青虾苗种18千克(规格为5000尾/千克)和2千克(规格为12000尾/千克)。
河蟹养殖可以在5月中旬第一批青虾捕捞结束后开始,每亩投放河蟹苗种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饲料投喂
早期投喂较好的精饲料,如野杂鱼及虾蟹全价颗粒饲料,坚持“四看”(看天气、看水温、看水质、看虾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原则。
中后期根据虾蟹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如螺蛳、小杂鱼等。
投喂时间一般分为每天7:00、12:00、16:00、22:00各投喂1次,确保虾蟹能够充分摄食。
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防止水质恶化。
观察虾蟹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种类。
定期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逸。
收获
青虾养殖一般分为两茬,分别在7月和12月收获。
河蚌养殖周期较长,一般在3年后收获。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青虾和河蚌的高效立体混养,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多样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