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小龙虾养殖场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田块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地理位置选择
气候条件:小龙虾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30℃之间,需要水量大,年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在气温适宜、雨量充沛的地域。
地理环境:选择土地集中连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田块保水性能好、壤质土、田底肥而不淤。
政策人文: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高,矛盾协调少;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田块规划设计
根据田块现有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虾池分布、进排水渠、田间道路、板房位置,保证小龙虾养殖过程顺畅、土地利用率高。
养殖场建设
虾池改造:
挖沟筑埂: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4-5米、深1-1.2米的环形沟渠,用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应高于田面1米,顶部宽2-3米。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虾池两端,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防逃网:在池埂上栽成四周封闭的防逃网,防逃网可用彩钢板、水泥瓦或防逃塑料膜制作,高出地面40cm。
基础设施:
水、电、路、板房都要建设好。根据规划设计,进排水渠该疏挖的疏挖,该清淤的清淤;主要生产道路要有足够的宽度,该硬化的硬化;电力线路要达到负荷要求,可以架设也可以埋地;板房合理布局,满足生产生活双重要求。
环境改造与消毒
基地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便利处作基地。基地环境应安静、无污染、饵料来源丰富、植被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电便利。
池的四周:用泥土护坡,池埂高出水面40-50cm,池埂宽度要达到100cm,主要是避免龙虾打洞滤水。
消毒:
生石灰:池水只留5—10cm积水,将生石灰打碎均匀洒入池水内溶化,生石灰用量通常为每亩20—40市斤,使用生石灰的第二天,用铁耙搅动池底,使石灰浆和淤泥充分混合。
漂白粉:排干池水,每亩有效率占30%以上的漂白粉0.5—1千克,未排水的池塘每亩每1m的水深占30%以上的漂白粉1.5—2千克。
其他设施
房屋建筑:房屋建筑要便于生产、管理、对外联络和日常生活等活动。同时,要适当留有扩建的余地。包括场房和生活用房、渔具仓库、生产值班房等。
池塘与堤坝:
虾池:尽量整洁、规格化,长宽比为2∶1或3∶2为宜,深度在1.5-1.8米,坡度为1:2,坝面宽度在2米左右,防止小龙虾把坝上打穿。
堤坝:构成池塘的主要部分,有外围堤、交通堤、排水堤和横隔堤。外围堤一般受外荡的风浪冲刷较严重,堤面宽度要求3-3.5m,堤坡度为1∶2,堤面高度不得低于历年的最高洪水水位。
防逃措施
在水池埂外围设置防逃网,防止小龙虾逃逸。防逃网可用石棉瓦、花绸布、塑料薄膜或钢纱网等制作。
水质管理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合理调整水体的pH值、温度和氨氮等指标,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种苗与管理
选择健康、活跃的种苗,合理投喂和管理,控制饲料投放量和频率,避免虾的生长过度或营养不足。定期检查虾的健康状况,并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小龙虾养殖场,为小龙虾的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