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什么刈什么

怀来教育君 · 2025-01-01 22:29:43

白居易的诗歌《观刈麦》是一首描写农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的讽谕诗。诗中通过描写农民在夏日收割小麦的辛勤劳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剥削和人民的苦难。诗中的“刈”字,指的是割麦子。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注释:

刈(yì):割。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

携壶浆:手提壶装的水。

饷田:送饭到田间。

丁壮:指成年男子。

南冈:指田地的南坡。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形容农民在高温下劳作的辛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民虽然精疲力竭,却顾不得炎热,只盼望夏日能更长一些。

贫妇人,抱子在其旁:描述一位贫苦妇女带着孩子在田间拾捡遗漏的麦穗。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农民因缴纳税收而卖光田地,只能靠拾麦穗来充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诗人自问没有功劳德行,却享受俸禄,感到愧疚。

这首诗通过对比农民的艰辛生活与诗人的舒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