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进行小型养殖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市市区、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地较平坦、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传染的地方。可以是荒山林地、河滩、山坡、草地、荒地等。
场地应具备环保监测认证,并具备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和干燥等条件。
鸡舍建造
鸡舍可以采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棚架,两边滴水檐高1.5米,顶盖茅草。四周用竹片做围栏,做到冬暖夏凉。
鸡舍的大小应根据养鸡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鸡10~15只。
在荒山林地内搭临时荫棚,供鸡防风避雨和白天盛料盛水。
雏鸡饲养
雏鸡入舍12小时应饮水,开始时可喂些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强雏鸡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以后每天供足饮水。
出壳24小时后开食,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个蛋黄),每隔2小时喂1次。第3天开始,改喂配合饲料。
温度、湿度与光照调节:1~7日龄32~30℃,8~14日龄30~27℃,15~21日龄27~24℃,22~40日龄24~21℃。舍内相对湿度60%~65%。每天坚持20~23小时光照,15天后减至13~15小时,30天后采用自然光照。
青年鸡饲养
青年鸡饲养需要根据鸡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和饲养环境,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围栏与设备
在鸡场周边设立围栏,围栏高度为1.5米,每隔2米设立一个木桩,然后将塑料网或钢网固定在木桩上,形成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1000~3000只。
根据饲养鸡只的数量,在鸡棚外部配置适量的料桶和饮水器。通常是每50只鸡只配备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
放养与管理
初次放养:雏鸡出生后约1个月左右,体重达到0.25~0.3千克,并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将雏鸡分批放养到山坡草地上。放牧地点由近到远,放牧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初几天的放养中,可以在补饲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止应激。
调教方法:在调教过程中,可以在前面使用饲料引诱鸡只上山,并吹响哨子,使鸡只逐渐形成对哨声的条件反射。傍晚时,也可以通过哨声让鸡只返回鸡棚进行补饲和饮水。
补饲和饮水:要注意观察鸡群的觅食情况,并根据不同季节确定补饲次数,通常每天补饲1~2次,饮水2~3次。注意天气预报,遇到恶劣天气时,及时将鸡只赶回鸡棚内。
预防天敌:注意防范老鹰、野兽、猫、狗等天敌的侵袭。每天放养的时间不宜过早,因为在天气寒冷时,雏鸡的抵抗力较差。
疾病防控
对每一只鸡进行疾病防控,如果有一只鸡生病就需要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疾病传染开来危害到其他的鸡。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野外成功进行小型养殖鸡,同时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