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怎么养殖鸡鸭

予昇亲子 · 2025-01-02 01:29:38

在十二月份养殖鸡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强化养殖管理

科学管好新进雏: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完全清洗。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特别长距离运送的鸡,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选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办法,但动作要轻,避免揉捏致死。光照时间宜缩短,不宜延长,不可随意改动光源的方位、时间、强度等。

地上干燥不返潮:水泥地不吸水易湿润,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气、保持干燥不返潮。另外,要控制饮水,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倍~3倍,但不多供水,因为水多会加重垫料的湿润,不在舍内储水,避免垫料吸水,用水管时避免跑水。

选好垫料保松软: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最好为刨花。用时要巧用,最好一次铺好垫物,不要零散增加,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保持松软。

饲料养分巧调配:因为秋冬天气温偏低,肉鸡的热量耗费较大,制造日粮时可适当提高饲猜中代谢能的标准,而适当下降饲猜中蛋白质的份额,同时要特别留意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求。饲料应现拌现喂,避免冰冻,有条件时能够喂热料,饮温水。所配饲料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日粮中不过量用盐,避免喝水多,导致鸡粪含水分高或拉稀。另外,饲猜中含脂率不要过高,不然会使粪便黏稠,落在垫料上易板结。日粮中蛋白质增加要适量,过多则不易消化,如喂豆饼多,容易拉稀,打湿垫草则有害。

谨防氨气积蓄

冬季气候多变,昼夜及舍内外温差大,导致家禽疾病多、长速慢、产蛋率及成活率降低。因此,广大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加固禽舍:要对禽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特别要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禽舍,及时清除顶棚积雪,必要时及时转移禽只,避免发生严重的坍塌事故。

加强保温措施:在低温条件下,关闭门窗、加挂塑料布或彩条布、饮用温水等方式进行防寒保温,尽量使禽舍温度不低于13℃。尤其注意局部保温,如幼雏阶段增加保温灯或煤炉等,防止幼雏扎堆出现压死现象。尽量减少肉鸡成鸡阶段室外运动量。蛋鸡最适宜21-23℃的环境,一般环境温度不可低于13℃,在冬季来临之前,一定要做好防风抗寒工作。

适当调整饲料配比:可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组份的比例。如在原来的基础上补加10%~20%的玉米,与此同时再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喂料量,气温每下降3℃,每只禽日喂料量增加5克左右,气温回升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喂料水平。蛋鸡饲料中增添2%~4%的干酵母,可降低蛋鸡的发病概率,在日粮中增添6%蚕蛹粉,可以大幅提升产蛋量。

提供温热饮水:注意饮水卫生,要给家禽提供温水,避免饮用雪水而引发传染性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加强疫病防控:适时免疫,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禽群动态,有效预防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冬季常见病发生。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对因病因灾等死亡的禽只,要尽快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加强饲养管理

冬天育雏管理

温度控制:以雏鸡鸭鹅不聚堆为原则,温度适宜,采食力强,个体均匀,增重快。要及时把个体较小、较弱的鸡鸭鹅挑出另群加强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和群体的均匀度。

提供清洁饮水:雏鸡鸭鹅出壳24-26小时要饮水,最好采用深井水或较温暖的自来水,可在水中加黄芪多糖和雏健防病。饮水后1小时即可开食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