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粪便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现场询问与突击检查
通过现场询问养殖场工作人员了解养殖污染及排放情况。
突击检查养殖场的积污池、沉淀池、沼气池等液体粪污贮存设施,检查是否有盖板、护栏等防护设施,以及排污净化、粪水处理、环境卫生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感官检查
观察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注意排除动物采食饲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检查粪便的颜色和气味,例如犊牛和仔猪下痢时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便秘时粪便色深,机械性黄疽的病畜粪便可呈淡粘土色。
化学检查
使用pH试纸测定粪便的pH值,了解饲料成分及肠内容物的发酵或腐败过程。
粪便潜血试验,取少量粪便涂于载玻片上,加联苯胺冰醋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液,观察颜色反应,5分钟内显绿色或蓝色为阳性反应。
显微镜检查
制作载玻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等,诊断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等情况。
病原菌分离鉴定
对粪便进行实验室病原菌分离鉴定,识别致病菌并进行常规鉴定。
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新鲜粪便样本,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采集的粪便应尽快送检,避免因环境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的分解破坏。
记录与整改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养殖场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评估养殖场的粪便处理情况,确保粪污得到妥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并保障动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