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集约化的流水养殖方式
水源:使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冷泉水,水流速控制在0.15立方米/秒。
池塘面积:单个池塘面积在80~160平方米之间,放养密度为15~20尾/平方米。
环境参数:pH值控制在6.8,溶氧量保持在11.5毫克/升,水温控制在5.5℃~11.5℃之间。
饲料:使用进口成鱼颗粒饲料,日投喂2次,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1%。
日常管理:包括投饵、水量调整、鱼池清污、注排水口管理及看护,确保水流畅通,减少疾病发生。
流水池养殖
水源:水质无污染,清澈见底。
水温:保持在10-15度之间。
溶氧:必须保持在5个氧以上。
pH值:在6.5-7.5之间。
透明度:水源必须清澈。
养殖密度:与水的流量密切相关,水流量大时,每平方米可养殖100多斤到几十斤不等。
苗种选择:选择健壮、生长速度健康的苗种,无病伤。
饲料选择:选择高品质的饲料,在高密度情况下必须选择高品质的饲料。
养殖时间:较长,一般在2到3年可以达到5斤到十几斤。
地下淡水养殖
水源:利用地下深水为水源,水质优于海水和山泉流动水。
养殖技术:采用地下淡水进行小水体高密度养殖,使用海洋生物研制的饲料进行喂养,定期筛选分池饲养。
成活率:鲑鱼养殖成活率达到85%-95%,种苗孵化成活率70%,鱼池细菌、病毒感染、寄生虫传染发生率小于3%。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RAS)
系统组成: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
环境模拟:有效模拟三文鱼所需的低温高养环境。
水质净化:通过各类过滤系统,净化养殖鱼池内的水质,实现高密度环境下的养殖。
优势:减少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保障养殖渔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绝,避免病菌污染。
建议
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养殖方式。
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源或进行水质改良,确保鲑鱼生长的最佳环境。
科学投喂:根据鲑鱼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理控制投饵量和投喂频率。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鱼群健康,及时处理病情,减少疾病发生。
技术更新: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