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甲鱼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塑料大棚的检修
春季温度不稳定,需经常检查塑料大棚,及时修补破损处,并注意铰合部位的稳固性。
幼鳖的培育
在2-3月份挑选稚、幼鳖,按大、中、小规格分池饲养,避免相互撕咬。
彻底更换池水,清除池底污物。放养前对幼鳖进行药物浸洗消毒,使用2.5%的食盐溶液,在水温10-32℃下浸洗10-20分钟。
成鳖饲养
4月份对成鳖池底土质进行清理,添加新沙或软泥,并进行消毒。
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将池水留至5-10厘米深,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待7天后药性消失后再放养幼甲鱼。
放养密度以6-8只幼鳖/平方米为宜,放养水温要求稳定在20℃以上,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
初期投喂量按体重的0.5-1%投喂,随着鳖紧张感的消除,投饵量可增至体重的2%,每天投喂两次。
亲鳖的管理
气温和水温上升至20℃左右时,开始对冬眠复苏的亲鳖投饵,选用易消化的新鲜鱼肉、去壳螺蚌等投饲。
水质管理
保持水温在25-35℃之间,水色以油绿或深绿色为好,透明度在20-30厘米最为理想。
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除池底污物和死甲鱼。
饲料投喂
饲料应保证新鲜、无腐烂和霉变,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投喂量应根据气温、水温及甲鱼摄食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病害防治
定期巡塘,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死甲鱼,对病甲鱼进行隔离治疗。
保持温室内部清洁,定期进行整体消毒,使用甲醛、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环境控制
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甲鱼的生长。
设置晒背台和饲料台,便于甲鱼晒背和摄食。
定期检查温室设备的完好性,及时维修或更新。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棚养殖甲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