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珍珠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地点选择
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池塘3~5亩,大池塘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水深1.5~2米,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等,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河流和大水面: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的大水面如湖泊、水库等,适合三角帆蚌生长。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养殖,保持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
珍珠蚌的选择
种蚌选择:最好选择野生的珍珠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水域,以保证种质质量和提高育珠性能。避免购买繁育场或邻近养殖曾发生过病害的蚌。
手术蚌培育: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的方法有多种,如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将1厘米左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
饵料生物培养
主要食物: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保持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
施肥:定期施肥,保持水体肥度,可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注意钙、镁、硅、锰、铁等营养元素的补充,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
混养鱼类
混养品种:可混养草鱼、鲫鱼、鳙、花鲢、白鲢、黄辣丁等,但不宜混养鲶鱼、乌鱼等凶恶鱼类。避免将鱼类与患病珍珠蚌混养,发现患病珍珠蚌应及时治疗。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定期巡塘:多观察水体、水色以及各种鱼类的变化,发现不适尽早处理。
清理养殖容器:定期清理养殖容器,去除底部的污物和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珍珠蚌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消毒剂、调整水质等。
光照和通风
光照:充足的阳光有助于珍珠贝呈现更加鲜艳的色彩,提高珍珠的光泽。
通风:良好的通风环境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为珍珠贝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珍珠蚌,并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