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大虾的方法如下:
建立海水池塘
地点选择:选择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以减少病原的交叉感染。土质以不漏水为最好,水质要好,不能选择有农药特别是杀虫剂污染的地区。同时,选择温度较高、台风较少、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区域。池塘堤坡与水平角度不超过30度,排水设施要能排下层水和表层水。
池塘底质:以水泥底及铺塑料膜底为佳,其次是土底。盖大棚可以保证良好稳定的气候条件,防止雨水进入,减少水分蒸发,稳定水位。
增氧设施:配备完善的增氧设施,包括充气管道、底层用充气砂头或砂棒充气,上层池边设置水车式增氧机,中心处配备扬水式或叶轮式增氧机,实行立体式增氧。
蓄水池:建造蓄水池用于消毒净化水质,减少水源污染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培养有益藻类。
进水的处理
水源消毒:正常水源应在蓄水池消毒并静置3天后方可使用,消毒采用漂白粉3-5克/立方米水或强氯精0.8-1克/立方米水。
过滤:水源应经过60目筛绢网过滤后再注入池中,以防野杂鱼、虾、蝌蚪、水生昆虫带入池中。
清塘及饵料生物培养
清塘:在水位20厘米时,使用生石灰75公斤/亩或漂白粉15公斤/亩进行清塘。
饵料生物培养:清塘后,每亩施基肥或尿素,培育基础饵料生物。
选种与引种
选种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目的,确定选种目标,如产量、生长速度、抗病性等。
选种方法: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代选择,以优化种质。
引种方法:选择优良的种脱壳后,进行适应性培养,然后通过逐渐降低水温和引入新水进行引种。
饲料与养殖管理
饲料配给:根据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合理配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
养殖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和池塘状况,及时清理废料和杂草,控制病虫害,合理调节水温和光照。
疾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养殖者要学会识别常见的疾病和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质管理
溶氧量:最好能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
pH值:正常纯海水的pH值在8.2左右,经常进行水质检测,保持水质稳定。
盐度:日本对虾喜欢在15-28的盐度范围内生活,盐度低于7时虾会死亡,盐度过高或骤降都不利于虾体蜕壳。
水温:日本对虾生长的最佳水温在18-28℃之间,超过28℃容易患病死亡,低于18℃则生长缓慢。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海水养殖大虾,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