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养殖鳗鱼的方法如下:
池塘设置与消毒
池塘面积通常在0.5亩左右,设置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条件允许的话,堤顶至水面的距离应保持40厘米左右。
池塘清整后需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使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进行消毒。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鳗苗约0.1公斤。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管理情况适当调整。
鳗苗的饲养
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训练鳗苗由夜间吃食改为白天吃食,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为人工配合饲料。
在池塘边建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6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摄食。日间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造成阴环境,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摄食。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每隔1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分疏,将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
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
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饲料投喂
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
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病害防治
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原露、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以维持水质稳定,预防疾病。
分级饲养
当鳗鱼长到一定规格时,进行分疏,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水田养殖鳗鱼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