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后期养殖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环境、合理的饲料投喂、水质管理以及适时变态管理。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方法:
环境设置
选址: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池,水深80—100厘米。
消毒:蝌蚪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或茶柏消毒后,再注入新水。
容器:可以使用玻璃瓶、塑料桶或专门的水族箱,并放置一些水草和水生植物,提供遮蔽和氧气。
饲料投喂
初期(孵化后1~10天):投喂煮熟的蛋黄,每3000尾喂1个,每天早晚各一次,用量为每3000尾喂1个。
中期(10~20天):投喂植物性饵料和少量动物性饵料,如煮熟的蛋黄、豆浆、水藻等。
后期(50~70天):逐渐减少饲料投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如鱼粉、动物内脏等,并注意保持水质清爽。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换水:每隔3-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只需要换三分之二左右,保持水质稳定。
增氧:定期进行水体增氧,确保蝌蚪有足够的氧气。
变态管理
变态期:后期(50~78天)是蝌蚪变态的关键时期,此时蝌蚪开始长出前后肢,并有完全水生转化至水陆两栖。
环境适应:变态时,蝌蚪首先长出前肢,其后,尾部慢慢被吸收,此时蝌蚪停止摄食,故在保证提供充足食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水质问题及投喂状况。
活体饵料:幼蛙刚刚完成变态时,选择适当的活体饵料进行投喂,如活虫、小鱼等,避免因摄食不足导致死亡。
其他管理
温度控制:保持水温恒定,避免过高或过低,特别是在冬季需要进行加温处理。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和检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饲料管理:避免饲料过多残留,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洁。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蝌蚪的存活率和变态成功率,最终培育出健康的幼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