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鲫鱼是一种高效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的方法,可以提高水体生产率和综合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些立体养殖鲫鱼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条件
塘口选择: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无污染源、电力配套完善的池塘。池塘呈东西走向,面积为3335~6670平方米(5~10亩),水深为1.5米左右。
池塘改造:上一代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铲除杂草,清除过多淤泥,保留10厘米左右的淤泥厚度。疏通进排水渠,扩宽、增高、夯实池埂,平整池底,并冻晒池底30天以上,以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减少毒害物积累。
养殖前准备
池塘消毒:采用二次消毒法。第一次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用量为75~100千克/667平方米;第二次用24%的溴氯海因带水消毒,用量为100克/667平方米·米。
池饵培饵:鱼种放养前将水位调至1米左右,投施高效肥水王,老塘口用量为1千克/667平方米·米,新开池塘用量加倍。首次使用后,隔天再用一次,用量为1千克/667平方米·米。
放苗
选择品种:建议选择高背鲫,生长速度比其他品种快2-3倍。
放苗密度:一般每亩放苗2000尾左右,过密不利于生长。可以搭配其他鱼类一起养殖,效果更明显。
放苗条件:放苗时水温要稳定在10度以上,以减少幼苗的死亡率。放苗前要对种苗进行一次消毒处理,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加注新鲜水,使用生物制剂调整水体结构,防止微生态失调。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氧量、氨氮等,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内。
增加钙磷含量:鲫鱼富含钙磷元素,应确保水体中钙磷含量满足其生长需求。半月左右施加一次石灰溶液和磷酸钙。
投喂管理:鲫鱼是杂食性鱼类,投喂时要少量多次,每天投饲6-8次,每次投饲不宜过多。春季温度较低时减少投饲次数,夏季高温时增加投饲量和次数。
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定期投喂药饵进行预防,观察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常见病害:主要病害有水霉病、肝胆综合征、红鳃病等,要及时治疗,避免造成死亡。
日常管理
定期巡池: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更换饲料。
清洁池塘:定期清洗池塘和维修池塘设施,确保池塘环境卫生和正常运转。
增氧: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避免缺氧。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立体养殖鲫鱼,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