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海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虾池养殖
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
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海上筏式养殖
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
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笼的破损程度。
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海底沉笼养殖
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
用粗钢筋制成笼,可为圆形或长方形,外罩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笼。
海滩圈养法
凡有虾池、盐池,略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养殖。还可以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
池的大小、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
圈养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个或多个,闸门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各种敌害进入。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养殖地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如虾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或海底沉笼养殖。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根据海参的大小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水体溶氧量降低和代谢产物过多。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海参的生长需求,定期更换水,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和活性。
合理投喂饲料:根据海参的需求合理供给饵料,避免过量喂养导致饵料残留过多,污染水质。
及时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养殖设施,如网箱、参笼等,及时清除天敌和杂物,确保海参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提高人工养殖海参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