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后期养殖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环境、优质的饲料、有效的水质管理以及疾病防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
养殖环境
温度:牛蛙后期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合的水温为26~30℃,最佳控制在28℃。水温低于适宜温度时,牛蛙食欲降低,生长迟缓,容易患病;高于适宜温度时,牛蛙易出现水肿和心肺功能紊乱等症状。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温的控制。
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优良是牛蛙后期养殖的首要任务。定期更换水体,并加入适量的养殖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达到合理的标准。
土质:牛蛙适合在水生环境下生长,不适合在土地上直接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入适量的池沙,保证池底覆盖层保持湿润,同时加入适量有机物,使池底富含养分,有利于牛蛙的生长。
饲料管理
饲喂时间:牛蛙后期饲料的喂养时间以晚间为主,因为在晚间牛蛙的食欲较强。最好在晚上喂食,保证牛蛙对饲料充满食欲。
饲料种类:在牛蛙后期饲料的选取中,以翅膀、杂草、萝卜和白菜为主,可以加适量的小鱼虾仁等动物饲料。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新鲜,而是要根据牛蛙的口感和需要投喂适当的饲料。
饲料数量:在选择饲料数量时,应当根据牛蛙的大小和数量来确定投喂的饲料量。切勿一次投喂太多饲料,应当逐步增加饲料量,保证牛蛙能够充分消化吸收。
疾病防治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避免病原菌和寄生虫滋生。防止鸟类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以防止传染疾病。发现病症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扩散。
合理投喂:根据牛蛙的食性合理安排投饵,避免暴食,逐步加料控制投喂量。定期挑蛙,提高蛙成活率,减少大吃小、大咬小的情况。
日常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清除废弃物和虫类污染。定期检查牛蛙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在管理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防止温室出现全部或部分温度过低的情况,以免导致牛蛙进入冬眠状态。
其他注意事项
蛙池建造:选择远离村庄、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的地方建设蛙池。蛙池应采用长方形,便于操作。池边用尼龙网做围栏,网边至少要高出池底1.2米。池埂高40厘米,坡度为1∶3,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阳。
种蛙交配与繁殖:挑选体格健壮、反应灵敏、无病无虫的幼蛙或种蛙作为饲养对象。种蛙的交配和繁殖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水温,确保卵块在最佳采卵期采集。
蝌蚪培育:蝌蚪期主要投喂蛋黄、豆浆、浮游生物等饲料,每天投喂2-3次。幼蛙及成蛙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小鱼、小虾、蚯蚓、昆虫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6.5-7.5之间。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牛蛙的养殖效益,保障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