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膜是指在 固体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的过程,这是一种生物附着现象。在污水处理、循环水养殖等领域中,挂膜技术被广泛应用。通过在固体表面(如填料)上培养微生物,使其形成一层生物膜,从而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
挂膜的主要原理包括:
利用人工填料或自然生物膜:
在污水处理中,可以利用人工填料或自然界中的生物膜附在固体表面上,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和附着的场所。
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繁殖,形成一层覆盖在填料上的生物膜。这些微生物通过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提高处理效率:
挂膜技术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因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可以高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常见的挂膜方法包括:
BAF(曝气生物滤池):
通过投加填料,使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通过曝气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生物接触氧化:
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挂膜过程中,微生物会经历一个从悬浮态到附着态的转变,最终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不仅能够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还能保护污水处理设备免受腐蚀,减少维护成本。
总的来说,挂膜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实现污水的净化和处理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