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养殖蚯蚓的方法如下: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
蚯蚓的饲料来源广泛,包括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
饲料需要经过发酵腐熟,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碳氮比例应调整在20—30之间。
发酵前,畜禽粪便需洒水捣碎,农作物秸杆和稻草需切成适当长度并浇水拌均匀,堆制时保持松散,水分在50-60%之间,堆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后需覆盖塑料布以保温保湿,3-4天后堆肥温度可上升至50-60℃,半个月左右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容器和方法
可以使用废桶、泡沫箱、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作为养殖容器,容器底部和侧面应有排水和通气小孔。
箱内装料不宜太多,一般堆放高度为16cm,使用松软园土或掺有锯末的园土,也可以使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草扳纸与园土混合养殖。
挑选优质的蚯蚓放入箱筐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进行通风3-4次,当蚯蚓长到商品规格后即可捕捉。
环境控制
蚯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宜的生长繁殖场所pH在7.4~7.6,基料pH在7.1左右最为适宜。
饲料的PH在7.5左右最为适宜,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宜水涝,保持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无持续异响声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投喂饲料
蚯蚓食性杂,可以使用新鲜的牛粪、充分腐熟的猪粪、鸡粪、羊粪等畜禽粪便,要求外观咖啡色、无酸味、无臭味。
投喂时每次不应太多,平铺10公分左右厚度的饵料即可。
日常管理和维护
定期检查养殖容器的湿度和温度,及时调整。
发现土壤结实时,可以手动翻动以保持通气。
冬季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浇水频率,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无土条件下成功养殖蚯蚓。注意选择合适的饲料和养殖容器,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定期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养殖蚯蚓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