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条件
池塘养殖: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池塘要深2-3米,池水透明度要在半米以上,水温最好保持在8-28度,溶氧要保持每升5毫升以上,池水偏碱性。
网箱养殖:在高温期间,小黄鱼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为22至26摄氏度,盐度1百分之一点八至百分之二点五,溶氧每升五毫升以上,pH值为8.0。
苗种管理
密度控制:育苗全长达到不同长度时,要控制养殖密度。例如,当苗长到5厘米时,密度控制在300~400尾/立方米;当达到8~10厘米时,密度控制在150~200尾/立方米。
饲料投喂:小黄鱼幼鱼期间主要以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鱼类或虾蟹类甲壳动物为食。每天投喂量控制在稚鱼体质量的7%,并分为六次投喂,坚持少喂多餐原则。
水质控制
定期吸底:早晚各吸底一次,保持水质清洁。
流水养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流水养殖,为小黄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水温控制:水温达到25~27℃时,鱼体容易爆发病害,应根据鱼体的应激反应减少投喂量,并观察病鱼鳃丝中的病虫情况。
病害防治
疾病早期处理:在病害早期,可以利用1克/平方米浓度的硫酸铜,配合硫酸亚铁对小黄鱼进行浸泡,持续三天以控制病情。
排气处理:小黄鱼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鱼鳔胀气现象,可以通过针刺法将多余的气体排掉。
放养技巧
放养时间: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
暂养: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饲料选择
幼鱼饲料:以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为主。
成鱼饲料:以鱼类或虾蟹类甲壳动物为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黄鱼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