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养殖螃蟹主要有稻田养蟹和池塘养蟹两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养殖技术要点:
稻田养蟹
选择田块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无污染且较规则的田块。
每块稻田面积一般以2000-2500平方米为宜。
田埂加固
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埂面宽应在1-1.5米,高在50-60厘米左右。
开挖环沟
沿稻田四周开挖环沟,沟深1米左右,宽2-3米,总水面面积不低于整块稻田面积的15%。
沟开成“田”字形,沟沟相通,在稻田中部开挖蟹塘,深1米以上,面积10平方米。
放养蟹种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666.66平方米放2.5-5千克蟹种,规格为每千克60-150只。
稻田培育幼蟹以每667平方米放250克左右大眼幼体为宜。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可参照池塘养蟹管理方法,一般养蟹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5千克左右。
做好防逃工作,使用玻璃钢板等防逃设施。
池塘养蟹
池塘条件
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池中可造多个高出水面的土墩。
池塘不要太陡,坡比要求在1:1.5以下。
移植水草
移植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水草品种。
移植时要记得消毒,还要做好防逃措施。
放苗密度
每亩养殖1500只以内为宜,规格要求在120-150只/kg。
放苗前要先用水浸泡2-3分钟,然后放置10分钟,重复2-3次。
投喂管理
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4%。
水质控制
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
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
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普遍采用钙塑围栏。
其他注意事项
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
种草:在蟹池里种植水草,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水草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
投放螺蛳:在蟹种放养前每亩投放鲜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病害防治:定期监测水氨氮值、溶解氧含量、PH值、亚硝酸盐,采取换水等措施调节水质。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农地中成功养殖螃蟹,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