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养殖鲈鱼的方法如下:
培育放养鱼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选择体长1.5~2厘米的鲈苗,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盐度1‰的暂养池暂养过渡。
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选择晴天中午放苗,以减少鱼苗不适。
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
暂养期间每周用0.3国际单位强氯精或15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泼洒消毒1次,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1次。
经过20多天饲养长至4~6厘米时,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尾,水深1.5米以上,保持池水适宜肥度,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2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每月将土霉素、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次,每次连服3天,同时定期用0.4国际单位强氯精或2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
建设池塘
鲈鱼养殖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1-5亩为好,水深约1.5米。
若投放密度过大,可以放入100尾鲫鱼调节水质。
水质管理
每天换掉池中30%左右的旧水,保持水质清洁。
准备好增氧机和增氧剂,使水中含氧量达到5毫克以上。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使用生物制剂如益生菌、硝化细菌等来净化水质。
饲料准备
鲈鱼和鳜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
幼鱼期可使用小型虾皮、豆饼等动物性饲料;成年期可使用蚯蚓、水蚤等动物性饲料;繁殖期可使用专用的鱼籽饲料。
饲料中应添加维诺复合益生菌补充活性酶益生菌,调控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吸收率。
养殖管理
保证鱼群充足的饲料供应,根据鱼的生长速度和食欲调整每天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
定期巡查池塘,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启动机器增氧,发现池水不好时及时排水换水。
密切关注鱼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常用的防治方法有药物消毒、局部治疗等。
捕捞与销售
一般在鱼苗生长6-8个月后可以进行捕捞,捕捞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对鱼体造成损伤。
捕捞后的鱼要进行暂养或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鱼类新鲜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鲈鱼的混合养殖,并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和鱼类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