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类:
温度过高
被抽气体温度过高,应让气体冷却后再进入真空泵内。
吸入硬物使真空泵体磨损,应拆开真空泵除去硬物,并对划伤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
真空泵冷却水流不够,应加大冷却水流量。
装配不当,使转子轴心位移,造成单面磨损,应拆开检查并重新装配。
油质问题
油位过低,应加足油量到油标中心线。
油被玷污,油质变坏,应更换新油。
油的牌号不符,应换规定牌号的真空泵油。
油路不通,真空泵腔内没有保持适当的油量,应检查油路及油阀的进油量,保持油路畅通。
内部零件磨损或损坏
转子弹簧变形或折断及旋片动作不灵,应整修或更换弹簧。
泵轴轴承位置磨损,包括轴承位、轴承座、轴承室、键槽及螺纹等部位磨损,应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法。
壳体裂纹破裂,可能由于铸造、加工缺陷、内应力及超负荷运行等原因。
密封不良
密封圈漏气,应检查密封部位的密封情况,更换破损的密封圈。
气镇阀垫圈损坏或未拧紧,应更换垫圈并拧紧气镇阀。
排气阀片损坏,密封不好,应更换气阀片。
进气口的过滤网被堵塞,应取下过滤网清洗干净后再装上去。
电机故障
电机超电流,原因可能包括超大流量运行、叶轮与泵体口环擦碰、介质混入异物、电压过低、轴承损坏、转速过快、电缆线绝缘不够、电机绝缘不够等。
电机故障如转速下降、线圈烧毁等,会直接影响泵的抽气能力。
其他原因
汽水分离器水位不正常,真空系统阀门误开、关不严,管道和法兰泄漏,密封水异常,系统管道及低加连续放气管道损坏,低加水位计、大气释放阀、真空系统放水门、低压结合面等泄漏,小机排气系统不正常,冷却器冷却效果差,制冷机故障,水环真空泵故障等。
真空泵不工作且出口压力表及真空表指针剧烈跳动,可能是灌水量不够,抽/出气管路、密封仪表漏水,起动时出口阀门开启太大,底阀淹没深度不够,没灌满水有空气,进气管路漏气、安装不对堵气,出口处堵气逆止阀不能打开。
出现噪声及振动,可能是真空泵及管路中有空气未排除,偏离设计工况运行,超负荷运行,及管路支撑不良,发生气蚀。
达不到设计流量及扬程,可能是有异物,淹没深度不够,电源频率问题。
建议定期对真空泵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持油质清洁,确保冷却系统工作正常,以减少故障率并提高真空泵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