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建造
蟹塘面积宜在15~25亩之间,并建有塘中塘。
大塘需建有进、排水闸,全塘建有环塘沟,宽3米、深2米,塘中泥墩建有“非”字形沟与环塘沟相连。
大塘内近进水口处建有两个小塘,分别用于蟹苗培育、种苗标粗和半膏蟹、膏蟹培养、暂养,各建一个进水闸,并附设防逃设施。
清塘除害
蟹塘建成后,排干水晒“非”字沟,平整塘底及“非”字沟底。
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全塘泼洒,进水时用40、60、80目网纱布三级过滤,一次性进够水。
7天后用“三亩灵”或“二溴海因”消毒水体,再隔3天用“益利多”等生物制剂逐步调水,使塘内盐度稳定在4‰~8‰。
蟹苗培育
放苗前试水,将自然捕捞的蟹苗放入1亩小塘内暂养24小时,蟹苗正常才可放苗。
蟹苗入池前要消毒,用清水50公斤、海盐0.5公斤、强效碘10克混合成药液,将蟹苗分批放入药浴3~5秒,然后放入培养池。
蟹苗经过投料培育15天,大多培育成种蟹,即放入大塘进行成蟹养殖,养殖密度为3000只/亩。
饲养管理
养殖周期一般为一年半左右,从春天引进蟹苗到秋季上市。
养殖条件要求水源好,有干净水源,粘性土壤或沙性土壤较好,适合水草和小浮游生物、昆虫生长。
泥土不能太深,只能有十几厘米,养殖久了要清理淤泥。
螃蟹需要偶尔爬出水面,可以做小型的水岛。
池壁最好用水泥加固,防止螃蟹挖掘打洞,池塘水深可以离岸远一些,离岸30厘米左右。
周围要加细铁丝网,网子高度为1米。
水中要种植水草,可以供螃蟹食用,也可以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增加氧气。
注意事项
螃蟹擅长逃跑,池壁倾斜易挖洞或越出去,因此池壁要用水泥加固。
池塘水深可以离岸远一些,离岸30厘米可能不会逃跑。
周围要加细铁丝网,网子要有1.米高为好。
水中要种植水草,可以供螃蟹食用,也可以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可以增加一些氧气。
放养之前的池塘要撒石灰消毒,清洗以后再放养,蟹苗也要消毒。
放养密度和养殖模式
单个养殖塘口面积一般在10亩以内,投喂优质、充足的饵料,调节水质,提高换水率,一般亩产在100kg左右,高者可达200~300kg。
锯缘青蟹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各地的水温、换水条件、饵料供应状况、管理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放养1000~3000只为宜。
养殖模式包括池内栏养、池内笼养和池内罐养等,较大的规格的锯缘青蟹适宜于笼养或罐养。
饲料管理
锯缘青蟹是杂食性动物,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以满足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
在稚蟹和幼蟹阶段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鲜活桡足类、鱼糜等;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增加植物性饲料比例,如海藻、新鲜水草等;成蟹阶段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海藻、新鲜水草等。
此外,还可适当投喂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和轮捕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锯缘青蟹的生长情况,对于规格较小的个体要适当增加投喂量和密度,对于规格较大的个体要及时进行轮捕。
轮捕时间一般每隔3-4天进行一次,每次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