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养殖螃蟹怎么养殖的

大政教育 · 2025-01-02 10:51:08

水稻养殖螃蟹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水稻与河蟹的共生共荣。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要点:

田块选择与设施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

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逃跑。

挖好蟹沟,沟宽1.5-2米,沟深1米,呈“田”字形,沟中可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水稻种植与蟹种放养

选用耐肥力强、秸杆坚硬、抗病害的高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方式裁插,适当增加田边裁插密度。

蟹种放养规格以每公斤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千克,也可放规格为公斤100-200只的,亩放10-15千克。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

在稻田中增放绿萍、浮萍等水生植物,7-9月份要投喂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

饲养管理与水质调控

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可参照池塘养蟹,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要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

水质管理方面,稻田应保持水深20-30厘米,蟹沟水深1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

定期巡查,检查河蟹与水稻的长势,做好种养殖生产日志的记录。

防逃与病害防治

加强防逃设施的建设,如使用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田埂铺设,防止河蟹逃跑。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病害防治,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用药时改药液喷洒为喷雾,减少对河蟹的危害。

收获与后续管理

在水稻成熟时,选择晴天进行收获,避免损伤河蟹。

收获后,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捕捞上市,或继续养殖至更大规格。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的实施,可以实现水稻与河蟹的高效共生养殖,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河蟹的养殖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