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鳜鱼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利用稻田资源,提高养殖效益。以下是稻田养殖鳜鱼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池塘条件
面积: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000~3000平方米较为合适。
水深:水深应在1.5~2.5米之间,底质以沙质壤土为好,腐殖质较少。
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新,有流水更好。
溶氧:池水溶氧量应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0-8.5之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
2. 饵料鱼培育
选择: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每亩放鱼苗尾。
投喂:鱼苗放养后,初期不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开始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他饲料。
控制: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3左右。
3. 鳜鱼种放养
单养:可亩放规格为3厘米左右的鳜鱼种1000~1500尾。
混养: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如罗非亲鱼或二冬龄鲫鱼,每亩放养数量约50~80万尾。
4. 饲养管理
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前期和后期每投喂一次,中期每2~3天投喂一次,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左右。
水质管理:经常加换新水,每次换水10~20厘米,保持水质肥、活、爽、嫩。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并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增氧:配备增氧设备,每亩配备1-1.5千瓦的增氧机,并准备一些增氧剂以备不时之需。
5. 疾病防治
水质控制: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饲料选择:投喂高蛋白的饲料,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6. 收获
收获时间:根据鳜鱼的生长情况,一般在养殖6-8个月后,当鳜鱼达到商品规格时进行收获。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养殖鳜鱼的成活率和产量,实现高效、生态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