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生态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选择空气清新、水源纯净的地方,远离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
养殖场面积不宜过大,应选用自然生态环境,如青山、小溪、落叶林等,营建出适宜鸡生活的栖息地。
饲料选择
生态鸡的饲料应来自于自然无污染的食材,如玉米、豆腐渣、蒸熟的优质小麦、无公害的青菜、胡萝卜、豆芽等。
绿色有机饲料可以给鸡提供有机物和维生素,保障鸡肉的品质和口感。
鸡舍建造
鸡舍建造应选择应季的时节开工,建筑材料要符合环保要求。
鸡舍的设计应注重合理、人性化、便捷,同时要符合科学施燃度和鸡舍舒适度的要求,确保鸡只的生长和发育。
饮水和饲喂
保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性,喂食应间隔适宜。
饲养过程中保持饮食种类清新、富有营养、多样化,保证鸡只充分消化、吸收,增加养殖收益。
合理运动
在鸡舍中设置合理的设备和活动游乐区域,加强鸡只自然磨蹭的行为,促进鸡只正常生长发育。
运动中产生的细胞代谢产物可以帮助鸡体内毒素排出,保障鸡肉质量的同时,提高鸡只健康程度。
提高生态环境
生态养殖需要选用纯天然的食品,保持环境卫生。
推广太阳能技术等,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提高生态保护的能力。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选择品种,一般外来的良种本地鸡和本地农村的土鸡都可作为生态土鸡品种,也可选用本地杂鸡品种。
养殖季节
本地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一般最好选择3至8月份育雏,因为这一时段气温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鸡的生长发育,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围养训练
雏鸡在舍内饲养3周后,体重达到130克以上,改为院内散养,训练鸡群听声音采食。
在院内分区种植牧草或用饲草训练雏鸡自由采食,经过3周以上训练,雏鸡增强了扑食的能力和增长了预防天敌的本领,给放养创造了条件。
放养管理
在院内经过3周以上喂养后雏鸡体重一般可达0.3公斤以上,可以散养。
这一时期长达15周,在补料上可由院养日喂5次,逐渐减少到2次。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在放养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防范,预防鹰、黄鼠狼、山猫等天敌的危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家庭生态鸡的养殖,确保鸡只健康生长,同时提高鸡肉的品质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