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溪鲢鱼的方法如下:
池塘环境要求
池塘面积应仔细计算,水深保持在2到3米之间。
池塘需要曝晒并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667立方米的池塘使用50至75千克的生石灰。
消毒后注入新鲜水,并添加发酵好的粪肥,每公顷约3750千克,以提供养分和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鱼苗投放
适宜的水温为6~8℃,每667平方米的鱼塘可养殖15万至20万尾鲢鱼。
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分群并加入其他鱼类如草鱼,以完善生态系统。
定期注入氧气,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需及时注入新水,确保水体充足且清洁。
注意越冬管理,保持水池保水性和整洁度,将越冬鱼按规格分塘,密度控制在0.3~0.6千克/立方米。
水质要求
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
使用生石灰消毒,频率为20天/次,每次10kg/亩水域,水质保持微酸性。
饲料以浮游动植物为主,适当添加人工饲料。
天然饵料饲养
鲢鱼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可以通过施肥培育或天然生长。
使用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人工精饲料。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定期消毒池塘,避免疾病传播。
注意夜间摄食,增加夜间投饵量。
越冬管理
越冬鱼体应健壮肥满、无伤无病。
越冬池塘应保持保水性好、水质清澈、水面透光。
冰封前使用敌百虫等药物杀死浮游动物,保持浮游动物数量在25~50毫克/毫升之间。
混养
鲢鱼可以和其他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等混养,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平衡。
投喂管理
定时、定位、定量投喂,每天喂两次,使用浮游动植物和人工饲料。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小溪鲢鱼,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鱼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