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殖鸡尾虾(基围虾)的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且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造池塘,面积控制在2-5亩左右,水深控制在1-2m即可。池塘最好为长方形,坡度控制在1:2-1:2.5为好,池底稍微倾斜,以利于排水。
清塘培肥
放苗前15天,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放苗前7-10天,往池塘注入50cm水,再向池内施撒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为基围虾培育足够的生物饵料。
环境要求
基围虾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养殖水温最好在18-25℃左右。
耐盐范围在0-34%之间。
它们属于杂食偏动物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生物,也会摄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
放苗
放苗一般在5月下旬进行,放苗前将虾苗放进含盐量比重1.003的水中暂养一周后再将其移入养殖池。
养殖管理
虾苗投放10天左右后,逐渐往池内加水,并撒入适量生石灰或漂白粉,以改善水质,消毒灭菌。
当水温达在24-30℃时,基围虾的摄食量会明显增加,此时也是它们快速生长的时期,因此要增加投饵量,确保饵料充足。
定期往池内泼洒生石灰霉菌,既可防治病害,还可以补钙帮助基围虾脱壳。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每次换水不要一次性倒掉所有水,要一点一点地换,以免对小虾的生长产生影响。
使用过滤器、增氧器等设备,保持水质稳定,溶氧量要高于每升4毫克,亚硝酸态氨不超过每升0.1毫克。
投喂管理
定时喂食,每天喂食2-3次,每次喂量要适中,避免过多造成水质恶化。
饲料选择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料,保证虾类生长的需要。
防病治病
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质稳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定期检查虾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虾病的治疗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遵循用药指南。
收获和销售
虾长到一定体积和重量后,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要注意避免对虾造成伤害。
可以选择线上销售、亲朋好友推荐等方式,将自家养殖的虾销售给消费者。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尝试在家庭环境中成功养殖鸡尾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