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 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chǔ`,属于形声字。它的基本含义是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在古文中,杵还可以用来表示用长形的东西戳或戮。例如,在《易·系辞》中就有“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的描述,意指制作杵和臼的过程。
杵的用途:
舂米:用于将米粒舂碎,以便于加工成饭。
捶衣:用来敲打衣物,使其平整。
其他:在一些方言中,杵还可以表示靠近或挨近的意思,或者用言语顶撞。
历史背景:
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据说是由伏羲或黄帝的臣下雍父发明的。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杵也用来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
相关词汇:
杵臼:杵和臼的组合,通常一起使用于舂米。
杵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
杵头:指杵的一端。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理解“杵”的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