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花鳗鱼的要点如下:
鱼种放养
鳗苗前期在配有锅炉、温度为28℃的大棚恒温室内养殖,6月初水温恒定在24℃以上时放养。
放养规格为60~100尾/公斤,放苗时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分规格分塘。
水质管理
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需勤换水,并加大换水量。
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视天气情况调节增氧时间,在养殖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
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每月1~2次,以改善水质。
饲料投喂
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
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
饲料拌料使用优兰宝效果会更好,优兰宝来源是北美麟凤兰上的植物提取物,其中的有效成分丝兰皂苷可以改善肠道的通透性,提高对饲料蛋白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水体中废弃蛋白的排放,有助于促进鳗鱼的快速生长。
池塘设置
池塘大小应根据鱼的数量来确定,每只鱼需要2-3平方米的空间。
水深应为0.8-1.2米,不宜太深或太浅。
池塘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缘应平整。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8摄氏度之间。
水质监测与调节
定期检测池塘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
根据需要调整水质,如pH值、溶氧量等。
使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和稳定。
排污管理
鳗鱼摄食旺盛,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较多,需要及时清除。
根据鳗鱼摄食后2-3小时为排粪高峰的特性,一般在投喂3小时后进行排污。
在水泥池精养鳗鱼中,要求全面、认真地刷洗,并每1小时排臭一次。
其他管理
适当的光照有助于培养水色,抑制寄生虫和病菌的繁殖。夏天光照强,需用85%黑色塑料网遮阴;冬天光照弱,需要盖上白色塑料薄膜保温。
水温应保持相对稳定,温差大或水温高时要节制投饵量。
水体中的盐度应保持在2-5‰之间,以预防寄生虫和病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棚养殖花鳗鱼,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