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体狍子的方法如下:
引种
狍子刚到饲养场的第一天要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因水土不服导致腹泻。
尽量让狍子熟悉同一个饲养员,减少因饲养员更换带来的惊吓。
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在袋子里装上适量的粪便,到达目的地后均匀地撒在养殖场各个地方,帮助狍子适应新环境。
饲喂
幼狍(2月龄至年底6月龄)需要选择鲜嫩、易消化、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青绿饲料,少给勤添,不限量。断奶第一周精料由80克/只逐渐增到100克/只,混合草粉饲料以各种青绿饲料为主,与精料按1:1的比例混合后每天分3-4次投喂。自断奶第二周开始,精料中可加入花生饼、炒大豆、玉米、麦麸、骨粉等,数量逐渐提高到300克/只,青饲料缺乏时可在混合饲料中补充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每天添加两次干树叶。
育成狍(6月龄至年底)应以粗饲料为主,锻炼其耐粗饲能力,饲料要求质量好、品种多。1-4月以干树叶和草粉为主,精料300克/只;4-8月以青绿饲料为主,草粉为辅,精料不变。冬季需增加粗饲料投放量,特别是含水量高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维生素。
管理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消毒饲养工具,防止疾病传播。
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避免拥挤和营养不良。
注意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方和饮水,确保狍子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对生病的狍子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繁殖管理
狍子一般在秋季发情交配,公狍需锯角防止打架。
母狍发情期较短,需及时配种。
孕期约180天,每胎产1-3仔,产后需补充营养和水分,确保幼狍有足够的奶水。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增强狍子的免疫力。
注意观察狍子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小体狍子,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