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养殖鹌鹑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种与配种
选种:选择健康、体型丰满、发育良好的鹌鹑作为种鹌鹑,公母比例通常为1:3。
配种:种鹌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交配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此时性欲最旺,受精率最高。
孵化
种蛋选择:选择三个月以后的鹌鹑所产的蛋作为种蛋,种蛋需要清洁、大小适中、重量在12-13克之间。
孵化条件: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
孵化方法:可以采用自然孵化或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时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
育雏
温度控制:出生后1天至6天内温度要控制在36度至37度,7天至14天温度要控制在34度至35度,15日至24日要控制在32度至33度,25天后温度可以根据鹌鹑的生长情况来决定降温,正常是每天降低一度。
湿度控制:破壳后24小时内开始饮水,水中要加入0.01%的高锰酸钾。育雏室湿度在1-10日龄时保持在60-70%,之后逐渐降低。
光照:破壳后每天要保证有14小时至16小时的光照条件,没有日光可以用灯光照进行照射。
密度控制:出生后1天至7天内每平方米可以控制在120只至150只,7天至15天养殖密度要控制在80只至100只/每平方米,15天至25天每平方米要控制在60只至80只。
饲料与饮水
饲料:鹌鹑的食性较杂,喜欢吃颗粒状的饲料,平时还可给鹌鹑喂食昆虫、蔬菜、水果、骨粉、贝壳粉之类的,补充维生素,促进鹌鹑的生长。
饮水:1-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37℃,1日龄0.01%高锰酸钾。
疾病防治
卫生:定期清理鹌鹑粪便,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疫病发生。
光照: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
温度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鹌鹑的健康和产蛋。
日常管理
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详细记录饲料耗材、成长数据、产蛋情况等,以便发现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通风和阳光充沛,为鹌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树林中成功养殖鹌鹑,并获得较高的产蛋量和良好的健康状况。